九游(中国)一站式服务官网张晓宏教授团队在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研究论文
近日,九游(中国)一站式服务官网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(FUNSOM)的张晓宏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《自然·材料》(Nature Materials)上,发表了题为“Achieving small singlet–triplet energy gaps in polycyclic heteroaromatic emitters”的研究论文。

该论文发展了一种可以描述杂原子掺杂的多环稠合结构(PHA)类发光材料降低ΔES1T1的普适理论模型,并成功应用于高效有机电致发光器件(OLED)的材料设计中,实现了高性能的窄谱带电致发光。论文以九游官网为第一单位发表,共同第一作者为九游(中国)一站式服务官网博士后Rajat Walia、博士研究生熊鑫以及副教授范孝春,通讯作者为九游(中国)一站式服务官网张晓宏教授、陈先凯教授、王凯教授以及日本九州大学的Chihaya Adachi教授。

PHA材料应用于OLED器件中,有望满足超高清显示所需的高效率与高色纯度发光特性。然而,传统的理论不能合理解释这类PHA发光材料为何能够实现小的单-三重态能隙(ΔES1T1),这导致该类材料的理性设计面临重大挑战。

为解决上述问题,张晓宏团队联合Chihaya Adachi,率先提出了一种描述PHA发光材料降低ΔES1T1的理论新模型。该研究阐明了刚性稠合骨架结构实现小ΔES1T1的分子设计基本原则:同时降低HOMO-LUMO交换能和LUMO+1-LUMO能级差。研究团队通过大量实例验证了其普适性及有效性。基于此模型设计合成的蓝光PHA发光材料,成功实现了与理论模型预测高度符合的极小ΔES1T1(0.02 eV),并在OLED器件中实现了接近40%的最大外量子效率以及极小的效率滚降。这项工作阐明了PHA发光材料“小ΔES1T1”的起源,为面向超高清显示的OLED材料的设计发展开辟了新路径。


传统单电子激发模型(左)与新提出的多电子激发模型(右)比较


新模型指导下的明星分子IV-DABNA及OLED器件性能

论文链接: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563-025-02309-4

(纳米科学技术学院)
九游官网概况 教育教学
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
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
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
版权所有©九游官网

地址: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

苏ICP备10229414号-1
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

推荐使用IE8.0以上浏览器,1440*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